青花瓷(blue and white porcelain),又称白地青花瓷,常简称青花,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,属釉下彩瓷。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,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,再罩上一层透明釉,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。钴料烧成后呈蓝色,具有着色力强、发色鲜艳、烧成率高、呈色稳定的特点。
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,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。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。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。明清时期,还创烧了青花五彩、孔雀绿釉青花、豆青釉青花、青花红彩、黄地青花、哥釉青花等品种。
同治官窑瓷器的特征都有哪些?
1、造型
在造型方面大多数都沿用了之前朝代瓷器的造型,还有些瓷器在颜色和花纹上和前朝都十分的相同,但并不是说这个时期的瓷器就没有自己的特色了,在这个时候,由于慈禧的授意,也烧制出来很多不同风格的品种和造型,其中为经典的就是“大婚礼造器”和“体和殿”。此外,还有不少的瓶、樽、缸等瓷器,虽然说在器型上十分的规整,但是在造型上会显得比较笨拙,一般盘、碗依旧使用的是传统的式样。
2、图案纹饰
除了使用了传统的一些龙凤、云鹤、八宝等元素之外,同治官窑瓷器的图案还十分容易出现一些寓意吉祥的纹饰,如五蝠捧寿、等都是在这个时期经常出现的,在纹饰风格上会显得比较平庸,而且在笔触呆滞拘谨,和前代相比有较大的差距。
3、胎釉特征
A、胎体,和咸丰时期的比较相似,往往是更加的洁白精细的,但是如果是民窑制造出来的瓷器在胎质上就会更加的粗松厚重一些,我们可以使用手指来轻叩圆器胎体,如果所发出来的声音比较尖,似金属铜声,那么就是同治官窑瓷器了。
B、釉面,釉面大多数会更加的细润一些,和珐琅器的效果十分的相近,一般来说由于胎质的原因导致不是非常的坚致,施釉稀薄,在透明度方面不是很好,同时硬度也比较低。
要如何鉴定?
如果是官窑的话锁制作出来的瓷器十分的规范,薄胎器也是如此,只是在造型上会稍微的差一些,民窑器多表现的是不规整的形状,厚胎器也会更加的粗糙一些。
如果是假冒的同治官窑瓷器在胎釉上大多是比较粗松的,釉色泛白,在釉面上不会显得特别的平净,这个是在购买瓷器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的,此外同治官窑瓷器在粉彩色料中还往往是会加入很多的粉质,这样的话显得特别的浓厚。
清同治 黄地粉彩喜鹊登梅图大碗
清同治 黄地粉彩喜鹊登梅图大盘
清同治 珊瑚红釉描金喜字碗
清同治 黄地粉彩百蝶喜字盖碗
黄地金双喜百蝶图样
清同治 黄地粉彩万福万寿图茶碗
黄地五福捧寿海碗图样
永乐时胎土淘炼精细,胎体轻重适度,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。
有细心了解的藏友发现永乐时期的器物底足有两种,一种是有釉底,釉底釉质细腻、光滑,积釉处泛青,呈湖水绿色。还有一种是砂底,这种胎底抚摸如糯米粉的感觉,极为细腻。
由于胎土中含微量杂质,偶见褐色星点。器物底足采用平削的手法,足墙较宽。圈足露胎处泛橙色火石红,足迹露胎处可见护胎釉。
仿品由于是现代机器制作,所以都太过细腻,像塑料一样的感觉,与永乐本朝的粉质的细腻不一样。
仿的逼真的还是要属清三代的仿古瓷,但是再像也只是一个仿品,都能找出不符合当时朝代的一个特征。
永乐时期注意淘炼瓷土,因此,胎质细腻润滑,胎色洁白,较之后来的宣德瓷器胎薄体轻,器型规整;大器的细纱底,有光滑温润之感。永乐胎体有四种情况,分述如下:
① 厚胎:
细润而坚致,但较之后来的宣德及清代康熙的胎质,则是莹润有余而坚硬不足。厚胎多见于琢器类,圆器类也有,多为墩式大碗。因胎釉结合紧密,故釉面洁白,晶莹如玉。
② 薄胎:
器体玲珑、规整。圆器中以大小盘、碗居多,琢器较少见。如白釉、影青双声小罐等,胎体都很细腻轻薄。
③ 松质浆胎:
胎色微黄,若得剖视其足部断面,则可发现胎质有烧结不足的现象。釉面片纹也呈黄色,一般开片纹较小,也有片纹较大的;底部开片较器身为重,甚至有的胎体底足裂有很深的纹路,釉面也随纹路开裂,以指弹之,胎声沙哑。
④ 脱胎:
永乐的脱胎器名传于世,胎体薄如蛋壳,极为轻盈,俗称做“卵幕”。其胎体虽薄,器型却很规整,还能在器上印、刻花纹和款识,技艺可谓绝伦。